专业原创精品说说!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美词佳句 > 历史诗文 > 本文内容

描写踌躇的诗句-表示踌躇的诗句

发布时间:2022-05-08 18:46:32 源自:www.yilonglh.com 源自:天天句子网 阅读()

求一首诗词能够描述一个人感情不顺利和事业踌躇的境遇

1、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

出处:《虞美人·春花秋月何时了》

作者:李煜

译文: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,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。

2、停杯投箸不能食,拔剑四顾心茫然。

出处:《行路难》

作者:李煜

译文:胸中郁闷啊,我停杯投箸吃不下;拔剑环顾四周,我心里委实茫然。

3、泪湿罗巾梦不成,夜深前殿按歌声。

出处:《后宫词》

作者:白居易

译文:泪水湿透罗巾,好梦却难做成;深夜,前殿传来有节奏的歌声。

4、还君明珠双泪垂,恨不相逢未嫁时。

出处:《节妇吟》

作者:张籍

译文: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,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。

5、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

出处:《春望》

作者:杜甫

译文:感伤国事,不禁涕泪四溅,鸟鸣惊心,徒增离愁别恨。

钗头凤(陆游)

红酥手,黄縢酒。满城春色宫墙柳;东风恶,欢情薄,一怀愁绪,几年离 《钗头凤·红酥手》词意画

索,错,错,错!   春如旧,人空瘦。泪痕红浥鲛绡透;桃花落,闲池阁,山盟虽在,锦书难托,莫,莫,莫!

注释:   浥(yì):湿润   鲛绡(jiāo xiāo):神 话

传说鲛人所织的绡,极薄,后用以泛指薄纱。鲛人,亦作“蛟人”,神话传说中生活在海中的人,其泪珠能变成珍珠。绡,生丝,生丝织物。

钗头凤 (唐婉)

世情薄,人情恶,雨送黄昏花易落;晓风干,泪痕残,欲笺心事,独语斜阑。难,难,难!   人成各,今非昨,病魂常似秋千索;角声寒,夜阑珊,怕人寻问,咽泪装欢。瞒,瞒,瞒

《八声甘州》冷初春、细雨乱纷纷,零落溅轻尘。望曦光云锁,烟霏万里,寥落千村。半生茕茕漂泊,倥偬孤鸿痕。年岁催人老,归路难寻。 最是不堪聚散,有玉溪诗意,耆卿词心。听芭蕉疏桐,凄冷共风吟。思古今、文士寂寞,嗟叹书生报国无门。千杯酒,又怎能解、恁多销魂。

以前写的,勉强能应景吧。

表示踌躇的诗句

1、停杯投箸不能食,拔剑四顾心茫然。欲渡黄河冰塞川,将登太行雪满山。

《行路难·其一》唐代:李白

金樽清酒斗十千,玉盘珍羞直万钱。停杯投箸不能食,拔剑四顾心茫然。

欲渡黄河冰塞川,将登太行雪满山。闲来垂钓碧溪上,忽复乘舟梦日边。

行路难!行路难!多歧路,今安在?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

释义:

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,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。心中郁闷,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;拔出宝剑环顾四周,心里一片茫然。想渡黄河,冰雪却冻封了河川;想登太行山,莽莽风雪早已封山。

像吕尚垂钓溪,闲待东山再起;又像伊尹做梦,他乘船经过日边。人生道路多么艰难,多么艰难;歧路纷杂,如今又身在何处?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,到时定要扬起征帆,横渡沧海!

2、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

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宋代:苏轼
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?(何似 一作:何时;又恐 一作:惟 / 唯恐)
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(长向 一作:偏向)

释义:

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?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。不知道天上的宫殿,今晚是哪一年。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,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,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。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,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。

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,低低地挂在窗户上,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。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,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?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,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,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。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,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。

3、徘徊将何见?忧思独伤心。

出自魏晋阮籍的《咏怀八十二首·其一》

夜中不能寐,起坐弹鸣琴。薄帷鉴明月,清风吹我襟。

孤鸿号外野,翔鸟鸣北林。徘徊将何见?忧思独伤心。

释义:

夜里睡不着觉,起床坐着弹琴。月光照在薄帷上,清风吹着我的衣襟。孤鸿(天鹅)在野外哀号,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。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?不过是独自伤心罢了。

4、谁知万里客,怀古正踌蹰。

出自唐代陈子昂的《岘山怀古》

秣马临荒甸,登高览旧都。犹悲堕泪碣,尚想卧龙图。

城邑遥分楚,山川半入吴。丘陵徒自出,贤圣几凋枯!

野树苍烟断,津楼晚气孤。谁知万里客,怀古正踌蹰。

释义:

喂饱马儿来到城郊野外,登上高处眺望古城襄阳。仍因堕泪碑而感到悲伤,又想起孔明的宏伟政纲。城邑从这里远分为楚国,山川一半入吴到了江东。丘陵在平原上陡然显现,圣人贤人几乎凋亡一空。田野树木断于苍茫烟雾,渡口亭楼在晚气中孤耸。有谁知道我这万里行客,缅怀古昔正在犹疑彷徨。

5、山河表里潼关路。望西都,意踌躇。

《山坡羊·潼关怀古》元代:张养浩

峰峦如聚,波涛如怒,山河表里潼关路。望西都,意踌躇。

伤心秦汉经行处,宫阙万间都做了土。兴,百姓苦;亡,百姓苦!

释义:

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,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。潼关古道内接华山,外连黄河。遥望古都长安,我徘徊不定,思潮起伏。

令人伤心的是秦宫汉阙里那些走过的地方,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。一朝兴盛,百姓受苦;一朝灭亡,百姓依旧受苦。

1,《长恨歌》唐代 白居易

行宫见月伤心色,夜雨闻铃肠断声。天旋地转回龙驭,到此踌躇不能去。

译文:行宫里望月满目凄然,雨夜听曲声声带悲。叛乱平息后,君王重返长安,路过马嵬坡,睹物思人,徘徊不前。

2,《山坡羊·潼关怀古》元代 张养浩

峰峦如聚,波涛如怒,山河表里潼关路。望西都,意踌躇。

译文:(华山的)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,(黄河的)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。潼关外有黄河,内有华山,山河雄伟,地势险要。遥望古都长安,陷于思索之中。

3,《蒿里行》两汉 曹操

初期会盟津,乃心在咸阳。军合力不齐,踌躇而雁行。

译文: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,同心讨伐长安董卓。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,却各有自己的打算。力不齐一,互相观望,谁也不肯率先前进。

4,《和刘柴桑》魏晋 陶渊明

山泽久见招,胡事乃踌躇?直为亲旧故,未忍言索居。

译文:久已招我隐庐山,为何犹豫仍不前?只是为我亲友故,不忍离群心挂牵。

5,《临江仙·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》宋代:苏轼

多病休文都瘦损,不堪金带垂腰。望湖楼上暗香飘。和风春弄袖,明月夜闻箫。

酒醒梦回清漏永,隐床无限更潮。佳人不见董娇饶。徘徊花上月,空度可怜宵。

译文:休文体弱多病身体虚弱,连垂腰的金带都不堪佩系了。望湖楼上正飘散着花香,春天和煦微风吹拂着衣袖,眼望着皓月当空,耳听着悠扬箫声。

酒醉睡去,又从梦中惊醒,正听见漏壶的长流滴水发出清脆而单调的声响,倚在床上似乎感到了无比潮湿。身边的侍酒美人不见了,内心的空虚好像花上的月亮,正在天际空自徘徊,自己竟是空度良宵。

1,《长恨歌》唐代 白居易

行宫见月伤心色,夜雨闻铃肠断声。天旋地转回龙驭,到此踌躇不能去。

译文:行宫里望月满目凄然,雨夜听曲声声带悲。叛乱平息后,君王重返长安,路过马嵬坡,睹物思人,徘徊不前。

2,《山坡羊·潼关怀古》元代 张养浩

峰峦如聚,波涛如怒,山河表里潼关路。望西都,意踌躇。

译文:(华山的)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,(黄河的)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。潼关外有黄河,内有华山,山河雄伟,地势险要。遥望古都长安,陷于思索之中。

3,《蒿里行》两汉 曹操

初期会盟津,乃心在咸阳。军合力不齐,踌躇而雁行。

译文: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,同心讨伐长安董卓。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,却各有自己的打算。力不齐一,互相观望,谁也不肯率先前进。

4,《和刘柴桑》魏晋 陶渊明

山泽久见招,胡事乃踌躇?直为亲旧故,未忍言索居。

译文:久已招我隐庐山,为何犹豫仍不前?只是为我亲友故,不忍离群心挂牵。

5,《赠长沙公》魏晋 陶渊明

礼服遂悠,岁月眇徂,感彼行路,眷然踌躇;

译文:血缘宗亲渐疏远,岁月悠悠不停仁;感叹族亲成陌路,犹豫徘徊心恋慕。

辛弃疾的词:

青山欲共高人语,联翩万马来无数。烟雨却低回,望来终不来。

人言头上发,总向愁中白。拍手笑沙鸥,一身都是愁。

晚日寒鸦一片愁,柳塘新绿却温柔。若教眼底无离恨,不信人间有白头。

花自飘零水自流,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。

此情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

——李清照《一剪梅》

红酥手,黄藤酒,满城春色宫墙柳。

东风恶,欢情薄,一杯愁绪,几年离索。

春如旧,人空瘦,泪痕红浥鲛绡透。

桃花落,闲池阁,山盟虽在,锦书难托。 ——陆游《钗头凤》

秋风清,秋月明,落叶聚还散,寒鸦栖复惊,

相思相见知何日,此时此夜难为情。

——李白《秋风词》

登飞来峰中表达作者踌躇满志的诗句

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

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。皇佑二年(1050)夏,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,途经杭州,写下此诗。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。此时年少气盛,抱负不凡,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,寄托壮怀,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,实行新法的前奏。

登飞来峰中借㬌抒情表达作者踌躇满志的的诗句是

登飞来峰 宋代诗人王安石

飞来山上千寻塔,闻说鸡鸣见日升。

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缘身在最高层。

借抒情表达作者踌躇满志的的诗句是: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缘身在最高层。

解释:

这首的第一句,诗人用“千寻”这一夸张的词语,借写峰上古塔之高,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。诗的第二句,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,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、胸怀改革大志、对前途充满信心,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。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,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。古人常有浮云蔽日、邪臣蔽贤的忧虑,而诗人却加上“不畏”二字。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,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。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,蕴含着深刻的哲理: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,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。在写作手法上,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。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,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,足见其高。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。承句写目极之辽远。承句用典,《玄中记》云:“桃都山有大树,曰桃都,枝相去三千里。上有天鸡,日初出照此木,天鸡即鸣,天下鸡皆随之。”以此验之,则“闻说鸡鸣见日升”七字,不仅言其目极万里,亦且言其声闻遐迩,颇具气势。虽是铺垫之笔,亦不可等闲视之,实景语中的高唱。且作者用事,深具匠心。如典故中“日初出照此木,天鸡即鸣”,本是“先日出,后天鸡鸣”,但王安石不说“闻说日升听鸡鸣”,而说“闻说鸡鸣见日升”,则是“先鸡鸣,后日升”。诗人用事,常有点化,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,或用事失误目之,恐意有另指。

转句“不畏”二字作峻语,气势夺人。”浮云遮望眼”,用典。据吴小如教授考证,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,如《新语·慎微篇》:“故邪臣之蔽贤,犹浮云之障日也。”王句即用此意。他还有一首《读史有感》的七律,颔联云:“当时黯暗犹承误,末俗纷纭更乱真。”欲成就大事业,最可怕者莫甚于“浮云遮目”、“末俗乱真”,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,恰败于此。诗人良苦用心,于此诗已见端倪。

结句用“身在最高层”拔高诗境,有高瞻远瞩的气概。转、结二句,绝妙情语,亦千古名句;作者点睛之笔,正在结语。若就情境说,语序应是“因为身在最高层,所以不畏浮云遮目”,但作者却倒过来,先说果,后说因;一因一果的倒置,说明诗眼的转换。这虽是作诗的常法,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。

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。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,只写了塔高,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,寄寓“站得高才能望得远”的哲理。这与王之涣诗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相似。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、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,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,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。

“不畏浮云遮望眼,只缘身在最高层。”与苏轼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一脉相承,表现技法极为相似,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,比喻“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,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,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,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。”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,比喻“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,是因为没有全面、客观、正确地观察事物,认识事物。”两者都极具哲理性,常被用着座右铭。

欢迎分享转载→ 描写踌躇的诗句-表示踌躇的诗句

用户评论

© 2013-2021 - 天天句子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1006191号 收藏本站 - 网站地图 -